WALL-E

我的经历,感受和想法

看演出(2015/8前)

简单记录一下自己看过的演出。这里姑且将现场和录像和都算上,虽然后者比前者差太多了。一直在到美国之前对于各类演出的了解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只是偶尔看到了感兴趣就买张票。实际上在南京,顶级的演出很少,剩下的一些演出真是看不看无所谓。不过偶尔有不错的演出当时没当回事,现在想看也没有机会了。

第一次看演出时是进入南京大学后不久,某个周五晚上有学生排的《歌剧魅影》(应该是南大的歌声魅影剧社),早已听说过这部剧便想买了票。(现在想想,对于《歌剧魅影》和《图兰朵》的最早的了解都来自于初中金老师的音乐课,可能我的多数同学早已没有印象,可是不知为何我一直记得很清楚。顺便又想到,nsfz的李老师真是一位非常棒的音乐课老师,现在想想真是有点可惜当时听课不够认真,或者说很可惜没能对他讲的东西产生共鸣)演出还不错,当然现在看得多了就会觉得,毕竟是学生排的剧,时间、精力、资金上面都有很多限制,因此灯光、道具、舞台效果和专业演出相比差了很多。Christina唱得还是不错的,这么多年来一直还有印象。

然后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悬疑剧的演出。2012年上半年在南京有好几部剧,包括最受关注的《无人生还》。可笑的是我虽然知道,但是一直没当回事,等到有一天想去看的时候发现都已经演过了。我看的是《命案回首》,买的50元的学生票因此位置并不好,坐在二楼中间的地方,然而我对剧中的灯光、舞台布置一直仍有很深的印象,演员们也很棒。后来似乎又有演出不过就没怎么关注了。

然后就是蒋公的面子。其实在大一下已经有演出了,但我到大二上的时候才去看,还是专门跑到了鼓楼。我看得算早的,再晚半年学校里就看不到了,只能花更高的价钱到外面的剧院去看。现在想想,剧还不错,里面的讽刺和笑话很到位,然而和上面那个话剧还是差了一些,说不出来具体是什么地方,可能是舞台的设计上面吧。当然作为学生的作品,能够达到这样的深刻的程度,并享有这样的知名度,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大二时候随手选了一门歌剧赏析的课,从此对歌剧有了些了解。课上看了几个歌剧的片段,完整地看了《茶花女》,比较讽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是老师为了引起大家兴趣放的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不过不得不说这个比较好听)。

大二的暑假去了趟北京,多待了几天,最后一个晚上去了一趟国家大剧院看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对这部歌剧倒没有很深的印象,罗西尼的音乐自然是不错,演员也唱得很好,记得最清楚的应该是自己视力太差看不清字幕吧哈哈(这点上和Met Opera还是有差距的,后面会提)。不过我真没想到在北京会有这么多人去看这样一部歌剧。对国家大剧院的音效没有太多印象,我那个时候也分不出来吧。

自己在某个假期看了某个音乐节上的Die Zauberflöte和另外某个剧院的Don Giovanni(后面补上具体版本)。那个版本的魔笛的舞台设计真是太棒了,不知道甩南大学生演出几条街。莫扎特的音乐一向很好,魔笛的旋律应该是我最喜欢的了。

大三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看过一场英国TNT剧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从此成为TNT一生黑,我觉得所有人都不应该去看他们的演出。真是不能理解当时在仙林校区校园里面还出现过大幅的宣传。灯光和道具真的不如南大学生制作的话剧的水平,唯一还算不错的是英语说得可以,毕竟是母语嘛。

暑假看过一场昆曲桃花扇,被某人拉去的,其实挺不错的,比我想象的要好,非常精致,然而不是我的菜啊,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同属比较传统艺术形式的歌剧。

大四的时候跑去仙林看了场安德鲁与多莉尼,之前对哑剧这种形式从来没有过概念,后来也再也没看过。然而演员的表现力一点都不逊于一般的话剧。

英国国家剧院五十周年庆典的视频也算上吧。当时找来这个视频的原因只是它在豆瓣上的评分神一样得高,对于它本身没什么概念,里面的演员也基本不认识。过了一年多再来看感觉自己那时候真是太naive。别的不说,在唐顿庄园里面出现过的Maggie Smith和Penelope Wilton两位老奶奶居然都没认出来(不过当时我对演员们真的都是脸盲)。这是一次神一样的演出,当时作为NTLive直播节目之一在全球很多电影院同步播出,汇聚了National Theater历史上各种骨灰级的人物,包括前面提到的Maggie,选择的都是最优秀的一些剧目,剧本历史跨度从莎士比亚一直到上世纪,包括了很多的主题。我想实际上有更多的剧可以放在这次演出中但可惜没那么多时间。简直可以说这次演出可以代表整个英国,可以向世界证明英国是一个有优秀文化、艺术传统,可以培养出一代代优秀演员的伟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