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E

我的经历,感受和想法

我的英语学习小结

虽然标题写的是“小结”,然而我的英语学习还远远没有结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的英语从来不是我所在的集体中“最好”的,更不用说什么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演讲比赛等等,但一直以来也算是相对不错的。这一年多来英语水平突飞猛进,窃以为有一些心得;此外,最近也在考虑学第二门外语,对之前的英语学习有不少反思,因此在这里记录一下,希望对别人有帮助。

我算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的英语,一直到大一结束有13年的时间。加上后来准备语言考试以及上个学期的英语课,认认真真学英语的时间算起来差不多要有15年了吧。先简单说一下自己水平,其实这个水平并不算高,在北美只是一般,尽管native speaker都对我说过“Your English is good”之类的话,但我还有很多提高的空间。比我水平高的自然就不用看这篇文章了。

现在在美国平时与人说话交流基本不会有困难,偶尔需要重复与确认;讨论话题没什么困难,上次和一个人用英语聊了两个多小时;看英美剧大多数时候不需要字幕,看口音比较正的电影也基本不需要字幕,看有口音、俚语较多的电影较困难,差的时候能听懂50%左右;可以阅读一般的新闻,阅读杂志、文学作品仍有困难,主要是词汇量不足;基本能胜任平时用到的写作需求。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这些年的学习经历,尤其是最近一年多来的做法,总结出语言学习最重要的一件事是:

多练!

这两个字看起来很没意思,像是废话,然而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谓的“每天花10分钟学好英语”之类的事情从来都是扯淡,也从来不会有任何辅导班能让你在15天之内将GRE提高太多。初中的时候,我曾经想,英语那么麻烦,名词复数要加s,第三人称单数要加s,过去时要加ed之类,美国人说话怎么能不出错。我现在明白,尽管美国人有时说话的确也会出错,但多数情况并没有问题,这不过是因为他们天天说说得太多了。我也曾经想过、见过类似这种问题:“怎样提高英语听力”“怎样提高阅读速度”,尽管在应试的框架下有很多诀窍,但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多练。因此这种问题实在是有些多余(当然怎么练还是有一些讲究)。我也曾经幻想如何“快速提高口语水平”,现在想起来觉得可笑,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很多人的经历是到了英语环境后,由于说得多了自然就说得流利了。毕竟基础是有的,要做的就是去实际运用。

 

首先说一点总体的关于英语学习的想法,提一点关于应试的经验,再分听说读写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前面提到,我的英语(考试)成绩一直以来都不错,因此自以为基础还算扎实。我觉得想要把英语学好,别的不说,语法要能掌握好。如果对语法的理解不够,会影响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其实语法这个东西高中基本都学完了,如果感觉基础不扎实,那就想办法复习,找点练习做做,必须过了这一关才能谈别的。也许有些人觉得就算语法不对,跟别人说“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s”对方也能听懂,这是没错,但还是有区别,而且迟早会出问题,后面还会提到。

 

我对英语考试的一些想法:对于考试,不仅仅是英语考试,重要的不过是复习和总结,然而很多人还是没有理解这一点。四六级、托福考试都有无数的真题放在那里,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卷子做一套少一套,如果不好好总结的确就浪费了。关于如何总结,有无数免费(各类网站、论坛)和收费(辅导班)的经验。如果仅仅做一遍就完事,那实在没什么意义。对于听力材料,可以听写、跟读,顺便锻炼了口语;阅读材料可以用于总结句型,用于写作。整理错题什么的就不用说了,重要的是搞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错。

 

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我一直觉得听和说是所谓“相辅相成”的,读和写也是这样。我想两个方面两个方面一起讲。

听说:

先谈“说”。关于说,我觉得第一步是说得流利,第二步是说得准确,第三步是说得地道。练口语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要一步一步来。第一步其实已经很难做到了,至少我在美国之前是达不到的,现在也没有完全达到。关于说得准确,无非是语法正确、发音正确、重音正确等等。语法正确靠练,语音上的问题要有策略地练。先说一下单词发音。我对自己一直要求比较高,见到新单词会努力记住发音,如果单词发音不对被别人纠正会仔细记下来(各位可以自行检查beta、adobe、mature、debut、suite这几个单词的发音是否正确,能否正确指出parameter、mistake、understand、event、analyze、analysis和analytic的重音)。不过似乎多数人并不在意,我有时候好心指出别人的错误对方似乎还很不高兴,我觉得这不对,原因后面会提。顺便举一个例子,有一次和一位native speaker说话说到if I’m ill,ill的那个i的音拖得比较长,结果我重复了3次美国人都没明白,后来我才知道对方当成了eel这个单词因此一直没有理解。关于更一般的语音方面的问题:我现在很深刻得意识到母语对自己英语语音的影响。我的方言对于n和l区分得很模糊,这也导致我英语里面发音不准确;中文里面没有在末尾的“l”音,我在之前从来不知道发词尾的l要卷舌,也从来没有人给我指出我的错误(或许是因为别人也不知道);中文是每个字有音调的区分,且强调“字正腔圆”,而英文语速较快,并且所谓的stress和intonation有专门的规律(而且还和口音有关),我之前没有专门想过这个问题,因此一直以来stress和intonation都很怪。这些事情我自己在来美国之前从来不知道,好在上学期的英语课有一位专业的native speaker作为我的tutor给我指出了这些,我才意识到。我以前也看过American Accent Training这本书,当时觉得没什么意思,都是些再平常不过的东西,现在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可笑了。我觉得如果要练语音,最好的方式是有经验丰富的native speaker一对一地指点,像我上个学期的tutor。一般的native speaker还不行,因为尽管他们自己说话没有问题,他们由于没有经验不一定能听出来别人的问题。不过这一点实在太困难了,一般人可能也不太容易找。剩下来,比较好的方式是跟着锻炼语音的书,自己录下来并比较(要真的去做!)。American Accent Training这本书内容很多,练下来需要不少工夫。类似的还有一本Pronunciation for Success,恐怕国内不好买。此外还有一本English Pronunciation Exercises for Japanese Students (现在有新版,叫English Pronunciation Exercises for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其实这本书主要就是练习,和Japanese Speaker关系并不大,所有非native speaker都可以拿来练。总之,一定要找到自己语音上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最后,说得地道,就是在说话过程中使用所谓idiom。我自己做得并不好,常常想不起来用。能用上自然可以让自己的语言更加丰富、有意思,用不上的话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行了。不过,像“chicken”这种用法,还是不太容易找近义词的。

我想到了前些年一个关于央视记者采访赞比亚官员的视频相关报道。有很多人嘲笑记者的中式发音,又有另外一部分人出来喊所谓“英语只是交流的工具,能让对方听懂就行”。我对后面一种观点很不以为然。这实在是太low了。说一种语言的目的仅仅就是“让对方听懂”?我用2秒钟、5秒钟、10秒钟说一个词的语速慢慢说,对方也的确能听懂,不是吗?实在是太可笑。此外,似乎有些人将“有口音”和“发音错误”混为一谈,“口语化”和“语法错误”混为一谈,这肯定不行。我们能听懂这位记者说话,是因为我们与记者有类似的语言背景,有着相近的口音,然而换个人就不一定能听懂了。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口音很重的印度人可以很容易地相互交流,但我们去听就很难听懂。

我接触到的理念是,说话不仅仅是“understand”,更重要的是“easy to understand”以及“communicate effectively”。奥巴马的演讲常常被用来做例子。奥巴马的英语讲得肯定很流利,但是他演讲的语速不会很快,而是很适中,这也不过就是为了“easy to understand”。前面提到的单词发音、语法正确、stress和intonation正确,无非是为了让自己更容易被听懂。仅仅说一句“There are so many peoples here”“I go there yesterday”,大家肯定能听懂,但肯定听得不是那么舒服,可能需要那么一瞬间用来反应一下。如果这样的语法错误太多,那就会影响总体的理解。如果语速快、发音还不清楚,即使是native speaker也跟不上你的节奏。上学期的英语要做4个presentation,有本科生来写评价,给出反馈,加上老师会给点评,因此我对这些事情非常熟悉。因此,从来不要认为语法错误、发音错误、语速快是小事,小事一多就变成大事了。

前面提到了听和说是一起的。我至今记得大一时候英语课上的一件事。我跟听力课李老师说我听连读有困难,老师给了我一段文字让我读一遍。读完之后他指出,我自己读的时候也没有连读,这是我听不出来的原因。后来我渐渐意识到这有多么重要。如果自己读“home in on”这样的短语不会自觉连读的话,听是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听出来的。这也再次说明了前面的一点,如果不注意语音上的问题,遇到“think of”,“meet you”还是断开地读的话,别人可以听懂不过可能听得有点别扭,自己也能发音发得很清晰然而对自己的听力没有任何好处。

谈一点“听”。关于听力我试过很多材料,沪江的听写不错,VOA慢速、常速、BBC都是不错的来源,长度基本为1分钟也很适中,不过题材都是新闻感觉意思不大,另外到了后来就会觉得有点简单了。除了可以在沪江上找更高级的听写材料之外,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优秀的Podcast可以使用。我准备托福的时候用过60 Second Science,长度适中,如果这个听习惯了至少托福听力问题不会太大,主要就是靠练习了。托福听力本身其实都是很好的材料,偏学术一些,即使不考托福也可以拿来听(当时托福听力练得死去活来,现在觉得实在太容易)。如果对自己听力有信心,自然可以去尝试更丰富的材料,例如影视作品、有声书、歌曲,反正我没什么时间听有声书也坚持不下来,听一会儿就走神了。听歌词的话不算太困难,还是靠多听吧。除此之外,学霸可以去听Coursera上面的课,上面有印度法国日本中国等各种地方的口音,刚开始可以从1x甚至0.75x听,慢慢地听力水平提高了可以加速,如果到什么时候听印度口音都可以开1.5x那听力算是上了一个台阶了(P.S. 1x一般来说还是挺慢的。。。)。TED我不太感兴趣,不过也是不错的材料。

关于“听”,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是所谓“循序渐进”。如果听力没什么底子,直接去尝试高级的材料会很痛苦。这对于阅读也是一样。我自己以前干过这事,后来意识到“循序渐进”的重要性,也开始慢慢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刚开始做VOA常速或者BBC的听写比较困难,慢慢地觉得听写对我来说比较容易了;后来考四六级,听力仍然会有错,但多数题目都没有问题;后来准备托福发现托福听力有些跟不上,开始听60 Second Science,刚开始也有点跟不上,后来听了一个月渐渐地听1.2x或者更快都不成问题;后来总算把托福考过去了,大四比较闲开始上Coursera的课,正如上面所说从1x进步到1.5x无压力;后来看美剧,一边看一边记生词,看的时候能发现字幕组的错误,后来慢慢地尝试不盯着字幕看视频,直到某一天发现把字幕关了都能理解绝大多数的对话,这就是现在的水平了。实际上,不带字幕看美剧的感觉还是很好的,可以专注于画面本身,另外有些内容其实很难翻译,更不用说一些字幕组的水平并不高,错误很多。

读写:

我认为读写要比听说更难。说到底“听说”的目的多数只是和人日常交流,如果不是做演讲要求不会太高,就算是做学术报告,只要英语不是太差问题都不大。读写则不一样,读写更加专业,涉及到的词汇量更大(得多)。

关于“读”,首先还是多读,多背单词。读新闻什么的应该还好。这里主要说文学类的读物。我其实没什么发言权,到现在为止也就是读了4本native speaker小学生级别的Harry Potter和半本The Kite Runner,外加一部莎士比亚的剧和卡波特的Other Voices, Other Rooms,其它的想不起来了。而且读这几本书并不算容易。文学类读物中会出现许多你在中文里面都搞不清楚的单词,有些作家喜欢炫耀自己的词汇量,喜欢显摆自己开玩笑的能力,莎士比亚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对于这种情况即使美国人也是需要查词典的。然而一般地来说,词汇量至少要有1万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去读文学作品,一般需要更多。其实,GRE单词并不是“一辈子只能见到一次”的单词,多数还是会见到的,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所以说,如果想看看书什么的,带着背单词吧。

关于“写”,一般美国学校里面有专门的Writing Lab,我太不清楚怎么样,网上也能找到很多Academic Writing的资料。从我的角度,如果不考虑Creative Writing这种事情(其实我也没什么可说的),写作只是用于平时交流或者学术目的的话,最重要的还是前面提到的语法。我知道太多人的托福作文写得磕磕绊绊,语法错误遍地都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写一个意思连贯、语法通顺、衔接自然的文章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把这个做好就很不错了。另外,如果的确提高写作水平也要靠练,主要练习使用更高级的句子结构、使用更加高级、准确的词汇,就像GRE作文那样。如果我对Academic Writing有什么想法的话我还会在这里分享。

基本上就是这样吧,我把自己能想到的先写在这里了,如果以后想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新的经验会再添加。欢迎与我交流英语学习。语言学习是非常浩大的工程,需要持久的努力,希望各位进步。

=================================

最后,必须要说的一点是,我很高兴从小学一直到现在,教过我的英语老师都非常有经验、有耐心,没有他们的教诲我也不会学到这么多。感谢费老师、宋老师、赵老师、李老师、Beth、Amelia。